1.775毫米,柑果果皮的厚度,一片茶葉到一粒好柑普之間的距離。
不是每片茶葉都有資格踏上這1.775毫米的旅程。它必是古茶林中的驕子,占據西雙版納熱帶雨林,海拔1775米之上,剛好是云南大葉種茶樹生長的最佳環境。
它與樟木為鄰,落葉為食,云霧為飲。幾百年來,積累了豐富內質,蟲害也不曾打它的主意。
世代以茶為生的少數民族,耐心地待到初春,茶芽初上之時把它摘下。
普洱茶屆最德高望重的制茶大師,每個環節都要親手控制,小心翼翼。
溫暖濕潤的發酵車間里,一位專注于制茶事業半個世紀的老同志耐心守候著。精心控制著它的溫度與濕度,嫻熟把控著發酵環境中菌種的轉化,完成一片茶葉到醇香熟茶的華麗蛻變。
通風、避光、無異味的房間,它以熟茶的形態呼吸著勐海特有的空氣?諝庵械难鯕夂臀⑸,將它雕琢得日漸醇和。
1775個日夜,它終于修成正果。等待現代普洱茶標準配方制定者,那位專注于制茶事業半個世紀的老同志,將它無數次試驗,無數次調和,旨在讓它以恰到好處的組合,與生長在1775公里之外的新會優質柑果聯姻。
千里之約并非遙不可及,“1775柑普茶”,自然而然做到了。
一口柑醇,遇見所有好心情!